卡创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战略下“一村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24-03-17 08:45:10 来源:网友投稿

陈万鹏 刘洋 孙德成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人才支撑[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基层农技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彻底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是当务之急[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探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乡村人才的途径,对于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4]。很多专家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实行统筹推进与分类施策、创新工作机制与管理体制、创新人才管理模式等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途径[5],以及用特殊政策吸引乡村人才、制定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6]、利用互联网连接乡村人才供需纽带、营造适合乡村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等措施[7]。

2021 年1 月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要求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短缺是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8],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对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9]。这就对“一村一”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育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不仅要开展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更要提升学员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过去单纯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要求;
如何使学员的学历和能力实现“双提升”,已成为“一村一”教学方式及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方向。本研究旨在依托辽宁开放大学系统和资源优势,提出教学方式改革办法和实施方案,建立试点、开展实践,探索适合乡村振兴人才的“一村一”培养模式。

经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项目组先后选择昌图县、西丰县、东港市、锦州市教学点作为教改试点单位,开展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试点,探索线下专家面授、现场实习与线上远程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和党、政、校三方联合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昌图县试点实践情况

针对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后备力量不足的状况,昌图县“一村一名大学生(蓄水)工程”试点以加强基层、服务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目标,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方向,为加强村级社会管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依托教育部“一村一”学历教育,结合“村干部大讲堂”专题培训实施试点工作。迄今共培育4期54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或后备干部。有259 人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其中62 人担任村党组织(社区)书记,336 人在学习期间入党。有168 人领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88 人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23人成为农场主或创办公司。

(二)西丰县试点实践情况

针对精准扶贫和农村创业致富人才需求现状,西丰县“贫困村致富带头人‘三带一富’培育工程”试点通过培育致富带头人、村“两委”干部及后备干部,助力精准扶贫。构建“党建+人才+脱贫”的“三带一富”村级创业致富人才培育模式,提升学员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计划有效衔接。依托教育部“一村一”学历教育,结合“创业致富大讲堂”专题培训实施试点工作。迄今共有9期405名学员参加培训,其中316名学员每人帮扶5户建档立卡户,1497 户按时脱贫,脱贫率为94.7%。据统计,学员共参与产业项目285个,其中128名学员自主成立或参加农民合作社,53 人成立家庭农场,38 名学员成为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36 名学员成为村“两委”后备干部,15 名学员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

(三)东港市试点实践情况

针对乡村振兴人才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需要,东港市“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旨在提高广大农村从业者学习能力、产业项目创业能力、科技成果吸纳能力、农业现代化驾驭能力,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后备干部。依托教育部“一村一”学历教育,结合“乡村振兴大讲堂”专题培训实施试点工作。迄今共有6期646名学员参加培训。

(四)锦州市试点实践情况

针对目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情况,锦州市“村级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工程”试点主要瞄准村“两委”干部能力素养和学历层次发力。提高村级事务管理和治理能力,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干部及农民知识更新、理念更新和技能需求为核心,以培育内生动力为关键,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全面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基层干部及高素质农民队伍。依托教育部“一村一”学历教育,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试点工作。迄今共有4期1122名学员参加培训。

通过对4 个试点单位实践探索的深入分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一村一”就是要培育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乡村振兴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提高管理能力,更要提升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因此,只有将“一村一”学历教育长期培育与新型职业农民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有机融合,有效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实现学员学历和能力“双提升”,才能确立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一村一”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

(一)教学方式改革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员都渴望学习,期望通过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业致富。影响学员有效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工学矛盾;
二是一些学校讲授的知识陈旧过时,跟不上时代发展。

针对工学矛盾问题,课题组采取“不离乡土、不误农时、工学结合、因需施教、分段集中、统一培养”的线下与线上结合的灵活教学方式加以解决。农忙时,学员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微信晚课等线上方式学习;
农闲时,利用统一集中专题讲座(面授)的线下方式学习;
平时,通过微视频送课方式促进碎片化学习。充分利用多样化手段开展教学,既保证了学员有效学习,又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产。

学历教育的优点是知识全面系统,但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文字教材出现了一个缺陷——知识更新周期长,容易过时。特别是最新的政策、技术等有时不能及时展现,而这恰恰是短期培训能够轻松解决的。针对学历教育知识更新慢的问题,课题组探索将长期学历教育与短期非学历培训结合起来,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乡村振兴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微课推送和实践参观。以学历教育作为学历提升的基础,以专题讲座、微课推送作为能力提升的有益补充,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仅仅依靠开放大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管理中,必须以国家政策为指引,依靠政府的组织力量和体系配合,发挥学校师资和资源优势,采用党、政、校三方联动配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以培养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为导向,捕捉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热点需求,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地方发展大局中融入开放大学的服务。依托“一村一”试点项目,积极争取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充分发挥“一村一”的功能和作用。结合当地产业、农村工作重点、经济社会发展,使“一村一”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规划,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开展招生、教学工作。

满足系统招生、教学、考试需求,探索“省市县开放大学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省校统筹招生、教学、考试、管理,重新确定合作比例分成,激发开放大学体系外各行业主动性和积极性。省校负责招生布点,统筹规范招生;
省校负责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把握教学进程;
市县开放大学负责录取和考试环节,组织学员实施教学。提高体系内基层开放大学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障教学有效开展,提升当地政府寄予期望的教学和培养质量。

通过对“一村一”教学方式及教学管理模式的调研分析、试点实践和系统研究,项目组初步确定了非学历教育培训和学历教育培养有机融合、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并取得了部分成果。

(一)教学方式成果

立足于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实现学员学历能力“双提升”的教学目标,课题组将“一村一”线上学习课程与线下专题讲座相融合,提出线上线下结合的“三三教学法”。专家教授现场面授占三分之一,项目导师在线直播授课占三分之一,典型产业基地现场观摩实践教学占三分之一。教学以提升能力为主,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热点问题,注重培养学员的农村工作、运用技术和创业致富能力。

在面授现场,专家教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针对学员提出的具体问题答疑解惑,开展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除了学历教育学员,对课程内容感兴趣的后备干部、创业致富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等均可参加学习,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面授课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为学员搭建起社交平台,使学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开展交流与沟通,了解农业新品种,学习农业新技术,关注生产前沿领域,提高农林管理水平,寻找合作商机。

在线直播教学主要采用微信晚课形式,定期聘请专家针对学员关注的“三农”热点问题,利用微信群发消息功能,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的形式开展授课。紧紧围绕“通用、便捷、简单”的原则,充分考虑在职学员的在线条件、学习时间及应用能力,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的教学“微课堂”。微信课堂解决了面授课时间和距离的冲突,相比于其他直播教学方式,既不需要额外下载软件,教学过程也不存在卡顿问题。没有教学安排时,微信群转变为农业产业沟通交流平台,学员在群内自发开展经验交流、产品推介,扩大宣传规模,寻找合作意向。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教学,组织村民通过手机微信群接收和播放视频。课程简短实用,偏重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因大量堆砌理论,让学员产生厌烦心理,而使课程学习流于形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性学习,而且随时随地可学。专家利用村民休息时间开展教学,普及新时代新文化,宣传国家发展政策和发展理念,提升村民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提高村民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力。

现场观摩实践教学即组织学员到示范基地进行现场体验和生产实习,到典型产业基地开展现场观摩实践教学。现场交流能促进学员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员实践能力,拓宽其视野。学员彼此交流致富项目,能够促进县域间致富项目的推广和合作。

(二)综合实践环节成果

积极推进全省“一村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在充分考察调研基础上,先后在阜新市、大洼区、西丰县、沈北新区挂牌成立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包括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党建工作典型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等多种类型。下一步,将考察调研全省所有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并与各基层学习中心对接,为全省“一村一”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场所。

(三)教学管理模式成果

项目组探索形成了“一聚三合五助力”的教学管理组织模式。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党(组织部)、政(人社、农业、扶贫办)、校(省、市、县开放大学)三方联合,共同助力县域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一村一”教育与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经过基层教学的实践和检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培养辽宁乡村振兴人才做出了贡献,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一村培育教学方式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一村一品”助农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一村三英烈侨园(2016年5期)2016-12-01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虚惊一场创新作文(1-2年级)(2015年11期)2015-11-28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推荐访问:振兴 一村 乡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