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创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

发布时间:2023-03-20 21:0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合法律知识题库,供大家参考。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1

  1.我国已经颁布施行的《劳动法》属于( )。

  A.行政法 B.社会法

  C.经济法 D.民法

  2.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时,其生效时间应是( )。

  A.法律通过之日 B.法律公布之日

  C.法律批准之日 D.法律签署之日

  3.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的后果、实施制裁的机关、方法的不同,法律制裁可分为( )。

  A.司法制裁 B.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违宪制裁

  4.某保安公司与湖南省邵东县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签订协议,以每月7.5万元的承包费,在夜里10点到次日早6点,为县城区提供有偿治安巡逻服务。“转包”治安权这一事件说明了( )。

  A.因地制宜地维护治安是*的基本职责

  B.保安巡逻是治安防控的协助力量

  C.社会治安需要综合治理

  D.某些行政执法部门缺乏法制观念,滥用权力

  5.对于法律事实分类正确的是( )。

  A.法律事件 法律后果

  B.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

  C.法律事件 法律行为

  D.法律行为 法律制裁

  6.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人们行驶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因此,下列选项中具有法律关系的有( )。

  A.李某与张某已于年前领取了结婚证

  B.王某与张某是大学同学

  C.经人介绍张某,与赵某确定了恋关系

  D.武某与周某从一年前开始一直以夫妻名义一起生活

  7.根据我国《立法法》,以下不能制定行政规章的是( )。

  A.* B.*部

  C.中国人民银行 D.审计署

  8.根据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 )。

  A.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B.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C.*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9.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等可以做出如下理解( )。

  A.公民的立法*等

  B.公民在立法、执法、守法上一律*等

  C.公民的执法*等

  D.公民在法律的适用上一律*等

  10.(不定项选择)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何者为正确? ( )

  A.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的影响;而宗教对于西方社会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奠定了基础

  B.“法的社会化”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

  C.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

  D.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从法律属性来说,《劳动法》属于社会法的范畴。故本题选B。

  2.答案: B

  解析:

  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范围内具有保护力和约束力。要根据该法律的性质和实际需要来决定。在我国,通常有四种情况:(1)从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2)法律公布后间隔一段时间才生效。(3)比照相关法律以确定本法的生效时间。(4)法律公布后经过试行,再由制定机关修改补充,正式公布施行。

  根据以上情形,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ACD

  解析: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违宪制裁。故正确答案为A、C、D。

  4.答案: D

  解析:

  *社会,公民向*支付赋税,就是为了“购买”包括警察在内的*部门的公共安全与服务,如果这种安全与服务可以转包,警察存在的合法性便无存。

  即便是协议下的转包,承包方也不能获得执法权主体资格。执法权是公民以立法的方式授予*部门,在未取得公民同意的情况下不能转嫁给另一方,否则即是一种渎职。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5.答案: C

  解析: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它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有意识的活动,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表现形式,还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而事件是指不以合同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发生的,能够引起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

  法律后果、责任、制裁皆不属于法律事实的分类范畴,故排除A、B、D,所以正确答案为C。

  6.答案: A

  解析:

  李某与张某已领取了结婚证,这在法律上已经形成了契约,属于法律关系,答案A正确。

  其他三项中,大学同学只是状态描述、恋爱关系和夫妻名义都只是人际关系,没有明确的契约依据,因此不具有法律关系。

  7.答案: A

  解析:

  根据我国《立法法》第71条规定:"*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B、C、D项都能制定行政规章。*制定的是行政法规,而不是行政规章,故本题应选A。

  8.答案: D

  解析: 法律关系的分类:(一)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二)按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权)的法律关系。(三)按照法律主体的多少和权利义务是否一致为根据——单向(单务)法律关系、双向(双边)法律关系和多向(多边)法律关系。(四)按照相关的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不同法律关系可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9.答案: D

  解析: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等一般是指司法*等,并非立法*等,它主要是指在法律适用上一律*等,没有特权和例外。所以排除A、B项,而个人是没有执法权,所以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D。

  10.答案: ABD

  解析: 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对法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宗教对法律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既有观念层面,也有制度层面。较明显地体现在立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上。《圣经》、《*》、《摩奴法典》等宗教经典,分别对西方两大法系、*法、古印度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故A正确。"法的社会化"的产生是统治者管理国家过程中所演变而来的,主要被应用于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因此B正确。道德层面相对于法律层面所调整的事物范围更广泛一些,因此C错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以前不曾出现的问题浮出水面,道德与科学之间的冲突有时需要诉诸法律,进而促进法律制度的修改及完善,因此D正确。故选ABD。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扩展阅读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扩展1)

——GCT考试语文综合法律常识参考资料3篇

GCT考试语文综合法律常识参考资料1

  (一)民法和经济法一般理论和重要法条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要素:公民、法人、国家。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要素: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要素:民事权利、民事义务。

  民事权利的分类。民事权利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1)财产权与人身权;(2)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与抗辩权;(3)绝对权与相对权;(4)*利和从权利。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且智力正常。16到18 周岁可视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到18岁之间,不能完全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3)无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下,完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

  法人、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法人是一种组织,不是个人。“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据法人的内部规定担任某一职务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对外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法定代表人”是一个确定的法律概念,它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1)返还财产。(2)赔偿损失。(3)其他法律后果。

  人身权是同权利主体的人身关系密切而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法律权利。依权利客体的不同,分人格权和身份权。包括生命、健康、名誉、肖像、婚姻、亲属等权利。人身权与财产权相对称,共同构架民事权利体系。人身权的特征:(1)人身权的发生以权利主体的人格和身份为前提,是自*。(2)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权利。(3)人身权是民事主体必备的权利。(4)人身权是绝对权。(5)人身权是支配权。

  民事责任的种类:(1)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2)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责任;(3)双方责任和单方责任;(4)共同责任和单独责任;(5)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6)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过错: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心理状态条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1)强制实行履行;(2)支付违约金;(3)标的物瑕疵补正与其它补救措施;(4)损害赔偿。

  损害赔偿是指因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时,违约方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经济补偿,他以违约行为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事实为基础,没有损害事实则谈不上损害赔偿。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损害行为。

  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犯罪行为有重大区别。

  (二)婚姻法和继承法

  大家比较熟悉的一夫一妻制和重婚罪;直系血亲、拟制血亲、旁系血亲;抚养、扶养、赡养。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列举与此不再赘述。

  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下列权利、义务不构成遗产:(1)与被继承人的人身密不可分的人身权利。(2)与被继承人的人身密切相关的债权、债务。(3)复员、转业军人享有的资助金、复员费、医疗费;公民的离退休金和养老金;因工伤残抚恤费和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费。(4)国有资源使用权。(5)承包经营权。(6)宅基地使用权。

GCT考试语文综合法律常识参考资料2

  《物权法》*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

  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1)城市市区的土地;(2)农村和城市区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和收归国有的土地;(3)国家为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1)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属于国家所有以外的土地。(2)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债的担保是促进债务人履行其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的法律制度。我国担保法中规定的债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五种。

  共有财产的分割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实物分割、变价分割、作价补偿等三种方法。

  债的不履行状态有四种:(1)拒绝履行。(2)履行不能。(3)不适当履行。(4)履行迟延。

  充抵价款和返还。定金是为担保主债履行的从债。主债履行后,从债也随之消灭。定金的债务由此转化成定金返还请求权。给付定金的一方可请求接受定金方返还定金,或以定金充抵价款。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的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

  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订立合同的过程即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合同法上称为要约和承诺。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向他方作出的以一定条件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指受领要约的相对人欲使合同成立而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的意思表示。

  (四)知识产权

  一般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主体享有。作品即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人;其他著作权主体主要指因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合同等取得著作权的人。

  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是合作作品,其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

  职务作品的归属。一般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是法人或者非法入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如果在作品完成后的两年内,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不使用,作者可以同意由第三人以与单位相同的方式使用,单位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职务发明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专利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归该申请单位所有。

  专利权人的权利就是专利权,包括专利人身权和专利财产权,主要包括:(1)独占使用权。(2)收益权。(3)处分权。(4)在专利证书上标明发明人或设计人,在专利产品或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或专利号的权利。

  专利权人的义务:实施专利的义务;缴纳专利年费的义务;不滥用专利权的义务。

  四、法学理论和法制史

  世界各国法曾被分为五大法系,即中华法系、印度法系、*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法律效力。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法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调整社会关系的特殊强制力和约束力。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我国法的适用原则主要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法律关系客体,又称权利客体。一般说,主要有以下物、行为和非物质财富三种。

  法律事实:符合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西方古代主要法典、法学著作、法学事件:苏美尔王朝的《乌尔纳姆法典》、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摩西十诫、摩奴法典、市民法、贝壳放逐法。

  *历史上主要法典和法学著作:禹刑、汤刑、吕刑、刑鼎、竹刑、秦简、刘邦约法三章、汉律九章、太和律、泰始律、开皇律、《唐律疏议》、《唐六典》、《折狱龟鉴》、《棠荫比事》、《洗冤录》、《元典章》、大明律、大清新刑律、《六法全书》。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扩展2)

——法律知识小常识

法律知识小常识1

  1、什么是交通肇事罪?汽车司机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都要追究刑事责任吗?

  交通肇事罪是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如果司机对意外事件,事先确实不可能有预见,主观上既不是故意,又无过失,例如有人蓄意撞上行驶中的汽车自杀,汽车避让不及,发生死亡结果。这是一种意外事件,驾驶员是不负刑事责任。

  2、调戏女青年只是寻开心的小事吗?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用猥亵的语言、举动调戏妇女的,故意污秽他人身体、衣物的,都要受到处罚。我国刑法规定,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破坏公共秩序,情节恶劣的,要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异父异母的兄妹可以结婚吗?

  依照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精神,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妹是禁止结婚的,尽管她们与新兄妹有所不同,这是一种半血缘关系,但在血统上是近亲。如双方都有各自不同的亲生父母,丝毫没有血统上的关系,所以是可以结婚的。

  4、改嫁媳妇赡养公婆是否可继承房产?

  吴某丈夫死后改嫁他人,可对公婆仍尽赡养义务。两位老人丧子之后从族人中过继一子,写与“继单”写明房产归过继子刘某。二老死后,刘某夫妇将老人房产变卖获款5800元,其中3800元支付老人丧葬费及原有债务。吴某得知后向法庭起诉,要求分得部分财产。法院审理后判决刘某付给吴某1000元。

  《继承法》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吴某在丈夫死后虽改嫁,但一直对公婆尽了赡养义务,要求继承遗产的主张应予以支持。

  5、帮骗子隐藏财物有罪吗?

  我国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脏物而予以窝藏代为销售的,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可以并处或单处罚金,由此可见,帮骗子隐藏财物是有罪的,应以窝脏罪论处。

  6、父母对成年子女还有抚养义务吗?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父母对子女的抚养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18周岁为止,子女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的一般生活水*,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下列情形父母仍有负担必要的抚育费(1)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全丧失的,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2)尚在校就读的;(3)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除上述3种情形以外,父母对成年子女就没有抚养义务了。

  7、和现役军人订婚能不能反侮?

  我国婚姻法中不要求男女双方在婚前订立婚约,因而一般婚约不受法律约束。但人民军队担负保卫祖国、防御侵略的光荣任务,为使现役军人不致为婚姻问题而影响担负保卫祖国的光荣职责,对现役军人的婚约在处理上应特别慎重。因此,如要解除于现役军人的婚约,必须通过现役军人所在单位并征得本人同意才行。

  8、哪些公证事项不得委托他人代办?

  1、遗嘱公证;2、遗赠抚养协议;3、赠与公证;4、认领亲子公证;5、收养公证;6、解除收养公证;7、委托公证;8、声明公证;9、生存公证;10、其他与当事人的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

  9、如果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有权向所在单位要求享受工伤待遇,包括下班时顺道买菜的情况。上下班的途中包括四中情况:

  (1)、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2)、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3)、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4)、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10、公婆与儿媳有继承权吗?

  赵某与刘某婚后一直未曾生育,后赵某在车祸中丧生,死亡补偿被刘某独占,后赵的父母得知儿子的死亡补偿费不应由刘某一人占有,遂诉至法院请求重新分配该项钱款。法院调查后,将死亡补偿费分三份每人一份。

  《婚姻法》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我国继承法规定,赵的父母与妻子同属第一顺序继承人,对遗产的继承按均等的原则。因此这笔补偿费理应均等补偿给赵的父母与妻子。

  11、有继承权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丧失继承权?

  按我国的现行政策,法定的继承人如果对死者生前有虐待、遗弃的行为,或者犯有非法谋夺被继承人财产的犯罪行为,司法机关除追究其刑事责任外,民事上还剥夺其继承权。

  被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在立遗嘱后,有口述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时,立遗嘱人死亡未变更遗嘱,司法机关也可剥夺他的继承权或受遗赠权。

  12、教育释放算不算刑事处分?

  教育释放,首先必须有犯错误的事实,连错误也没犯就谈不上教育释放了。*局对于错误的人甚至违法的人叫去予以教育,不给任何处罚就放回去的,这才叫教育释放。

  教育释放并不是一种处分,非但不是刑事处分连行政处分也谈不上,只可以说是被教育释放的人曾经犯过错误,可以作为一种情节。刑罚是国家最严厉的惩罚,只适用于犯罪分子,行政处分的范围很广,它包括*局所给予的行政拘留、罚款和警告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所受的处分是行政处分。

  13、夫妻离婚后,双方所生的子女应该由谁抚养?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血亲关系,这种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夫妻离婚后,子女不论由父方或母方抚养,仍然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双方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父母离婚后子女可以由父方抚养教育,也可以由母方抚养教育。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可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父母离婚后,如果子女是未成年人,但有些孩子已有判断能力,就应该认真考虑子女本人愿意跟谁生活的意见。

  14、兄弟姐妹有无相互抚养的责任?

  我国婚姻法明文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抚养的义务。这是因为兄弟姐妹,同出一源,从小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关系十分密切,当父母双亡,或者父母无力负担未成年的弟妹的时候,不能不念骨肉之情而置之不顾。

  15、“罚者不打,打者不罚”的论调有法律根据吗?

  国家根据法律的制裁有民事的和刑事的两种,一般民事的制裁以恢复原状,赔偿损失为原则,予以强制执行就够了;而刑事上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就不指是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的问题,同时还应该给予惩罚。“罚者不打,打者不罚”是犯罪分子毫无根据的"狡辩。

  16、父债是否必须子还?

  某乡村民郑某,为做生意向其表哥借31000元,后因生意亏本未按期还款。后郑某意外死亡,没留下遗产。其子女变卖所有家产尚欠表叔200元,其表叔执意让郑的儿子还剩余欠款,并将其告上法庭,理由是“父债子还”,法院经调查驳回其请求。

  《继承法》第33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的责任。”郑未留下遗产其子女可不还其父的债务。故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17、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为什么不得提出离婚?

  婚姻法作此规定,是为了妥善的保护孕妇、产妇和胎儿、婴儿的实际利益。因为妇女和男子不同,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的一年内,身体上、精神上均有一定的负担 (如胎儿会受母体影响;初生婴儿必需有母亲照料)如果这时候男方提出离婚,会使女方精神上遭到很大的刺激,对女方及胎儿、婴儿都十分不利。这也是一种不道德和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法律上必须进行保护。

  18、小孩横窍马路致人损害,谁赔?

  李某在公路上骑摩托车正常行驶,忽然一个小孩横穿马路捡皮球,李某采取紧急措施躲避,致车损人伤,花去各项费用497元。问该费用谁赔?

  《民法通则》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此案中过错在于小孩,可做为小孩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故损失应由小孩监护人承担。

  19、父母打孩子犯法吗?

  《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人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赋予了父母抚养、教育和管教未成年子女的责任问题是怎样做。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很多,但是用打孩子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是最不科学的,也是法律所禁止的。当然,并不是说打孩子就构成犯罪,只有当父母致孩子轻伤以上的伤害是,才构成犯罪。

  20、借款人下落不明保证人要担责任

  商人池某因周转不灵向张某借款3万元,由其好友袁某担保,并写有书面合同,后来池某经营不善,全家出走下落不明。两年后债务到期,张向袁索债,袁以自己承担一般保证为由拒绝还钱。张将袁诉至法院。

  在正常情况下,依据《担保法》第17条第二款之规定,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袁某可以要求在张某没有提起诉讼或仲裁并就池某的财产强制执行前不承担偿债义务。可本案中举家出走不知去向,再要求其履行义务已不大可能。这样,保证人袁某的一般保证义务发生变化,袁某就丧失了原有抗辩权,依据担保法第17 条第三款规定,债权人张某有权直接向袁某追偿。

  21、什么是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处分其遗产或遗嘱无效时,由全体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继承其遗产的继承方式。

  22、不是有意伤人为什么也要判刑?

  我国刑法规定并不是故意造成危害结果的行为才算犯罪,有些过失造成了严重危害结果的,也是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由于责任人的过错,造成他人伤害的,属重大责任事故罪,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以说,不是有意伤人且造成他人身体严重伤害的,也要判刑。

  23、什么是夫妻共同财产?

  《婚姻法》第13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24、交通肇事要赔偿哪些损失?

  交通肇事的责任者应当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具体应赔偿的损失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

  25、*机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拘留犯罪人?

  *机关对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人民*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符合第四项第五项情形,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作出决定,由*机关执行。

  26、如果别人找你节钱,你一定要他出借据,而且借款数额一定要大写,注明还款时间,利息约定,借款人签名,按手印,留下身份证号和住址等。(注:诉讼时效为2年)

  27、如果想要保护自己的家或其他财产,一定不要私设电网或设置毒物等,否则可能触犯危害公共安全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7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或者安装、使用电网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28、公民在赡养、工伤、刑事诉讼、请求国家赔偿和请求依法发给抚恤金等方面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是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获得法律援助。

  29、如果想写遗嘱,一定要注明年月日,并亲自签名。让人代书,一定要两个以上证人在场见证,代书人、见证人、遗嘱人都要签名,最好委托公证处的人员或者律师见证并执行遗嘱。

  30、抚恤金、生活补助费是在死者死亡后,由国家发给死者亲属的费用,用以优抚救济死者家属中未成年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不属于死者的遗产,一般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31、民间借贷属于高风险事件,法律规定年利率超过24%的民间借贷,高出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但高出24%却未超过36%之间的部分,且已经支付过又起诉要回的,法律不支持。如未支付可以不给;而超过36%的,即便是自愿支付了,如果起诉要回,法院也是支持的。

  32、在幼儿园、学校学习、生活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因这些单位没有尽到监护职责而受到伤害,这些单位应适当给予赔偿。单位有过错的,亦应适当承担责任。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扩展3)

——法律知识普及议案

法律知识普及议案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组织法》第十四条:“地方各级*大会选举会议的时候,*团、常务委员会本级人民*和代表(有三人以上附议)都可以提出议案”。“向地方各级*大会会议提出的议案,由*团提请*大会会议讨论,或者交付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后提请*大会会议讨论”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县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加强普及法律常识”的议案。请*团提请县九届人大三次会议讨论。

  中央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把法律交给十亿人民,这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是建设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做好这项工作,对加速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提高民族的政治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尽快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十分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同志早就讲过“要讲法制,真正使人民随法,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要积极地维护法律”。*同志指出:“要依靠民主与法制管理国家。”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三百多个。有了法律还必须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地掌握和应用,使法律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同志说:“现在的问题,不但有相当数量的群众,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党员,包括一些负责干部对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已经制定的法律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遵守和执行”。这就是说,如何把法律交给人民,做到人人学法、知法、守法,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从我县普及法律常识工作的情况看,整个趋势是好的,县区(镇)、省地驻宣厂矿建立了普法领导小组,进行了普法试点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一、有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普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列为议事日程,当成大事来抓。二、普法工作还没有全面铺开,在群众中没有造成学法、守法的热潮。三、普及法律常识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定购法律常识读本少,培训宣传骨干不多。

  根据上述问题,我们希望:一、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把普法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督促地把这一工作抓紧抓好。二、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执法、护法,这是全面开展普法工作的关键。三、公、检、法、司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机关作用。四、要应用各种宜传工具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普及法律常识热潮。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扩展4)

——初中法律知识竞赛试题3篇

初中法律知识竞赛试题1

  一、判断题(请在括号内填入对或错)

  1、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人民的神圣职责。 (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3、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

  4、我违反了校纪,但我没有违反法律,学校对我没有办法进行处理,如果学校对我进行处理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5、只有14岁的人,以大欺小抢劫同学仅10几元,肯定不会构成犯罪,被抢劫的同学告发也没用。(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条款,是要求大人的,我们知道了也没用。( )

  7、当"我"独自在家时,要锁好防盗门;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入夜开灯后要拉好窗帘;如果窃贼已进屋,没有发现"我"时,要迅速躲好,伺机逃走求救。( )

  8、《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件》规定对有特殊天赋或者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并可以自行支配他们的智力成果或者其他成果。( )

  9、法律规定我享有多少受保护的权利,同时法律就规定我要履行多少遵守法律的义务。( )

  10、我被人家抢过钱,所以我必须再从他人身上抢回来,这也是一种正当防卫的手段。( )

  11、同学在公共场交谈时,千万不要将自己家地址、电话号码等一些具体情况大声说出来,更不要轻易把家里的电话号友告诉陌生人。( )

  12、李刚经常欺负我同学并把我同学打伤,同学让我帮助解决,我才去打了李刚,这应该说是见义勇为。( )

  13、放学路上遇到有人拦劫,尽量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可以先把钱物给他们,然后报告老师、家长。同学们上下学最好结伴一起走。( )

  14、14岁甲同学和乙同学一块放学回家,乙同学说"一会我抢一个孩子的钱,你和我一块去不用你抢"。甲同学想:"去了我不动手就不会犯罪"。( )

  15、我国第一部刑法是1979年颁布的,我国现行刑法是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 )

  16、大家都认为初三的甲某比较厉害,有一天,甲某向初一的乙某借钱,乙某因惧怕甲某,被迫将每天吃早点钱和其他零钱,共1000余元交给了甲某。事发后,甲某说:是乙某主动给的,我又没犯罪。()

  17、不要用铁、铜等金属制品去试探家中一切电源插座;不要用手触摸电线皮的剥落处;但可以用铁丝、铜丝等替代正规保险丝。( )

  18、年满18周岁以上,或者16周岁以下不满18周岁但已经参加劳动,以劳动收入养活自己,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

  19、法律是由国家有权机关制定和认可的,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那么,法律规定你做的必须履行,法律规定不能做的必须禁止。

  20、打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负法律责任,打人致伤,经法医鉴定分为轻微伤、轻伤、重伤。对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致人轻微伤可以行政拘留,致人轻伤可以判刑,致人重伤应当劳动教养,但都应该赔偿损失。

  二、单选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1、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年。

  A、1949年 B、1954年 C、1950年 D、1982年

  2、( )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刑法 B、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A、人民 B、**

  4、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法律面前一律*等。

  A、人民 B、公民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 )尊严不受侵犯。

  A、人身 B、人格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于( )正式施行的。

  A、1991年1月1日 B、1991年9月4日

  C、1992年1月1日 D、1999年11月1日

  7、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 )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武力 B、法律

  8、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 )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A、赡养 B、抚养

  9、( )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A、任何组织和个人 B、学校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在( )颁布的。

  A、1986年 B、1978年

  11、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依法( )处罚。

  A、从重 B、免除

  12、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其中附加刑包括罚金、( )和没收财产。

  A、管制 B、拘役 C、剥夺政治权利 D、赔礼道歉

  13、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 ),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A、任何时候 B、国家法定节假日外

  14、禁止在( )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

  A、居民住宅区 B、厂矿企业 C、中小学校 D、商业区

  15、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 )取消其学籍。

  A、可以 B、不得

  16、( )不得在中小学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A、学校老师除外其他人 B、任何人

  17、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 )责任。

  A、直接 B、间接

  18、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 )对中小学生和儿童优惠开放。

  A、可以 B、应当(必须)

  19、对有违法或有轻微犯罪行为的中学生,不宜留在原学校学习的,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学习。家长( )支持,( )阻拦。

  A、应当 不得 B、可以 也可以

  20、工读学校的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同普通学校的学生享有( )的权利。

  A、不同等 B、同等

  21、法律规定:"对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或者对学生进行拦截强索财物、侮辱、殴打的,学校、教师()教育制止,或者向*机关报告。"所以,同学受到侵害一定要报告老师。

  A、应当(必须) B、可以

  22、法律规定"对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恢复原状等)"。那么,未成年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因其本人没钱或过失(不是故意)()赔偿损失。

  A、可以不 B、也应当(必须)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要把青少年培养成( )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A、 品德、智力、体质、美育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4、法律的"制定一般要经过( )个阶段。

  A、2 B、3 C、4 D、5

  25、我国法律规定不满( )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26、人民法院对( )周岁以上不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A、14、16 B、16、18 C、14、18 D、14、20

  27、学校对( )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

  A、不听话 B、有疾病 C、身体有缺陷 D、有不良行为

  28、如果我才12岁法律规定不负刑事责任,即使我做了严重犯罪的坏事,法律规定也可以( )处理。

  A、没有办法 B、收容教养 C、拘留 D、劳动教养

  29、《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A、14 B、15 C、16 D、18

  30、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劳动、法制教育、军训等活动,法律规定没有正当理由也( )参加。

  A、可以不 B、就有义务 C、可以家长请假就不

  31、我国年满( )周岁的公民,可以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14 B、16 C、18 D、20

  32、在上课时有同学捣乱,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权利遭到侵犯由( )来保护。

  A、家长与老师 B、老师与同学 C、警察与老师 D、家长与同学

  33、学生在学校违反校规(如未按规定存车),法律规定学校( )对学生进行罚款。

  A、应当 B、可以 C、禁止

  34、法律规定:"父母依法有对未成年的子女有抚养监护的职责"。那么,养父母,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抚养监护的职责。

  A、也有 B、没有 C、有一定的

  35、法律规定:父母、监护人必须保证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如果未成年人自己不愿意上学,( )就违法了。

  A、未成年人 B、父母、监护人 C、未成年人 父母、监护人

  36、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7、( )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A、娱乐 B、健身 C、任何经营 D、商业

  38、中小学生( ),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A、上课讲话 B、旷课 C、吸烟 D、不交作业

  39、对未成年犯应当在( )执行刑罚。

  A、监狱 B、少管所 C、劳教场所

  40、未成年人( )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机关请求帮助。

  A、逃学 B、旷课 C、不在家中

  D、擅自外出,夜不归宿

  41、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 ),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A、批评 B、指责 C、体罚或变相体罚 D、教导

  42、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 )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A、未满10周岁 B、未满14周岁 C、未满16周岁

  D、未满18周岁

  43、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 )。

  A、由*依法收容教养 B、送工读学校 C、行政拘留

  D、罚款

  44、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 )。

  A、留级 B、休学 C、辍学 D、转学

  45、对流浪乞讨或者( )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负责交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A、离家出走 B、小偷小摸 C、逃学旷课 D、打架骂人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扩展5)

——夫妻法律知识3篇

夫妻法律知识1

  1、认定信用卡是否属于夫妻债务的方法

  在认定信用卡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时,法院考量的因素主要是“信用卡消费是否主要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如果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应当认为为共同债务;

  其次是主张信用卡债务属于共同债务方的举证责任问题:有真实的消费记录、有相关原件证据、消费来源于该信用卡,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足以证明信用卡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

  需要提示大家的是,信用卡债务虽然可以界定偿还方,但是由信用卡逾期产生的不良信用记录,则只会记在持卡人一人名下。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由于信用卡逾期产生的.不良信用记录也会对另一方申请贷款等行为产生影响。

  比如丈夫因信用卡逾期产生了不良信用记录,妻子以个人名义申请房贷也会受到影响,甚至贷款被拒。但是脱离夫妻关系之后,对另一方的不良影响也会相应消除。

  2、夫妻共同债务偿还方式

  夫妻“共同偿还”的责任是连带的清偿责任,不论双方是否已经离婚,均得对共同债务以夫妻共同财产、自己所有的财产清偿。

  债权人有权向夫妻一方或双方要求清偿债务的部份或全部,它不分夫妻应承担的份额,也不分先后顺序,夫妻任何一方应根据债权人的要求全部或部份承担债务,一方财产不足以清偿时,另一方负有清偿责任。

  3、法律依据:婚姻法

  第四十一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四十七条: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

夫妻法律知识2

  一、夫妻间借款有两种情况:

  第一、婚前一方向另一方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婚后双方共同生活多年,离婚时出借方要求另一方偿还借款。

  第二、婚内双方产生的借款。

  二、夫妻之间的借条有效吗?怎么偿还?

  针对第一种情况:

  婚前一方向另一方借款,和普通的借贷关系一样,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意味着出借方可以随时请求返还借款。并不因为婚姻关系的建立而导致该笔债务的抵销。离婚时出借方要求对方偿还借款,对方关于超过诉讼时效的主张不能成立。

  针对第二种情况: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16条作出了具体规定。

  首先,夫妻之间可以成立借贷法律关系,夫妻之间协议约定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夫妻一方用于个人事务,应视为双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该协议有效,双方应按借款协议履行。

  其次,对于夫妻之间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引发的借贷纠纷,应在离婚诉讼中一并处理,这样可以兼顾民事主体个人权利的保护与婚姻关系的维护。

  再次,涉及到诉讼时效问题,因出借的标的物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未解除婚姻关系时无法分清彼此的具体数额,故诉讼时效应从离婚时才开始起算

  最后,如果一方是以个人财产出借,尽管双方存在婚姻关系,也应按照诉讼时效的规定处理。出借方超过诉讼时效后主张还款的,一般不予支持。

  三、离婚时这笔钱应作为共有财产还是个人财产?

  夫妻间的相互借贷仍然具有一般公民借贷的共同特点。这种民事法律行为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我国2001年的新婚姻法关于夫妻间婚前财产、婚后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权债务等问题的规定都体现了契约自由原则:有协议的从其协议。欠条体现的正是原告的债权和被告的债务,双方的借贷关系成立,所借的财物应认定为个人财产,不能按夫妻共同财产计算。

  所以,打婚内借条应慎重。就目前司法实践而言,借条是确定借贷关系、认定借款事实重要依据,因此社会上有些夫妻为了开玩笑或是哄对方开心而相互借款打欠条,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一旦双方感情不和离婚或发生重大分歧时,往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扩展6)

——法律知识的作文 (荟萃2篇)

法律知识的作文1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的大爷爷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我们村里是首先富裕起来的人。那时,大家还没有电话和手机,我的大爷爷却有一台大哥大,能用大哥大与外界沟通,知晓一些新的商业信息,村民们都很羡慕,大爷爷也把大哥大当成了宝贝,也正是这台大哥大,在小村里掀起了一场风波。

  那天是我大爷爷五十大寿,为他祝寿的人很多,下午,大家酒足饭饱之后都回家了。大爷爷的大哥大也不见了,心急如焚的`大爷爷四处寻找,但是怎么也找不着了。傍晚,大爷爷向派出所报了案,警察很快就来了,经过排查8226;询问,怀疑一位大约十五岁的哥哥,因为那位哥哥从小就喜欢小偷小摸的。警察也带来了大哥大,在村子里不断的拨通,铃声打破了小村的宁静,并从这位哥哥家传出来,警察把大哥大从哥哥家的缝纫机里搜出来,警车也把大哥哥带走了。哥哥的父母因为他偷盗变得神情恍惚,这时正值双抢时期,他的爸爸去接电收割稻谷时,触电身亡。

  出于同情,大爷爷把哥哥保释出来,但是,他却永远失去了他的父亲。经过这些事,哥哥知错了,从此洗心革面,改邪归正,还经常帮助有困难的邻居,大家也都乐于与他交往了。这件事警示我们,从小我们就要谨记:“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要长大后,酿成更大的错误。

  同学们,法律是正义之本,是和谐之基,有了法律,社会才能发展进步。法律是文明之花,是实践之果,有了法律,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让我们认真学法,改掉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吧!

法律知识的作文2

  电脑在二十一世纪是一种非常普及的电子产品。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各式各样的资料,也可以给我们制造娱乐。现在,家家有电脑,处处有网吧,殊不知,电脑也在悄悄的制*。

  现在的中小学生特别钟爱电脑,电脑里各种各样的游戏让他们着迷,可以让他们废寝忘食的在电脑前坐上几天几夜。各种点卡悄然问世,他们疯狂地购买。限制零花钱、限制上网时间,家长的各种阻挠起不到丝毫作用。因为没有钱,他们学会了偷和抢。多少花季少年,看见那路途中美丽的蘑菇,那么绚丽多彩,虽然知道可以置人于死地,却还有那么多无知的少年毫不犹豫地采下啊。20**年4月,三个13岁的少年因为没钱上网,便一起出动把一个看大门的老人打成重伤,抢走老人身上的67.36元,然后又不慌不忙地找到一个网吧继续上网。

  更有甚者可以手下不留情的把养育自己多年的亲人杀死从而继续上网。难道电脑比一个人还重要么?只为玩个游戏就可以把一个无辜的或养育自己多年的亲人杀死吗?这真是不可理喻不可思议。他们说好听点是沉迷游戏不能自拔,说难听的就是玩物丧志!在他们眼里,一个人的生命不如可以上网的67.36元值钱吗?这还罪加一等啊!虽说只是一时冲动,却一失手成千古恨,这是在人生档案中一块擦不掉的黑斑。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法治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法律的严重性。或许他们想:我是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做了这种事法律拿我没办法,况且只有这一次。错了,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他们对法律不以为然。在上网成瘾的学生眼里,法律一文不值,他们竭泽而渔,只顾一时的欢乐,却不想以后和怎样的伤心叹气,只为了一时的爽快自己,却不想父母那么悲痛欲绝的面容!

  在疯狂的网络游戏之后,迎接的却是梦想的破灭。电脑是非常的好玩,可是他又比我们灿烂的青春重要吗?有比我们那美好的未来重要吗?电脑是人们的好帮手,但也可以在一转念之间变成扼杀少年青春的阴险杀手。本该一个泉一般清纯,诗一般唯美,梦一般梦幻,风一般怡人的年龄,却因为电脑网络而只能在高墙下忏悔。

  现实生活中,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的,因偷钱抢钱以及为了上网而造成的各种不良事件仍数不胜数,而在高墙下忏悔痛哭流涕的不计其数。如果,你不想荒废学业,不想看到梦想的破灭,更不想在高墙下忏悔的话,那么请不要采下那美丽而危险的毒蘑菇。

  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让我们的未来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莫让你的青春因陷入美丽的陷阱而失去华丽光彩!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扩展7)

——小学生法律知识小常识

小学生法律知识小常识1

  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明确行为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和。其特征有四方面: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

  (2)、法是由国家(即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4)、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5)、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1)、保卫国家*;

  (2)、保护合法财产;

  (3)、保护公民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

  3、犯罪一切危害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的*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4、犯罪的特征有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5、构成犯罪的条件有

  (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例如,盗窃罪是对国家、集体、公民个人财产权利的侵犯;

  (2)、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其中包含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

  (3)、犯罪的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

  (4)、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6、犯罪的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指以积极的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人的积极行为,如故意伤害行为、盗窃行为都属于作为的形式;而不作为是指应当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行为而不实施的消极行为。这种形式的犯罪必须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的,如行为人将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抛弃于荒郊野外以此来逃避自己应尽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则构成了遗弃罪。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收容教养。

  8、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观表现为犯罪故意和过失。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又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而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9、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明知某种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某种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10、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对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

  1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太度。

  1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有两个特征:一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

  13、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若要构成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正当防卫的目的条件,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实施的防卫。

  (2)、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防卫;

  (3)、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防卫。

  (4)、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对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14、常见的犯罪类型有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罪等类型犯罪比较多。

  15、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2)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北京市确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

  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一千元的,为“数额较大”;

  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一万元的,为“数额巨大”;

  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六万元的,为“数额特别巨大”;“多次”盗窃指一年盗窃行为三次以上,没有数额限制。

  16、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保障其不受打击报复。

  17、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5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3种: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8、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在我国新颁布的《刑法》中,也增加了一条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罪名是“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19、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危害性,在我国,犯罪性质最严重的罪行是危害*罪。

  20、我国刑法的任务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我国刑罚中最严厉的手段是死刑。

  21、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24、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推荐访问:法律知识 题库 综合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1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100题 综合法律知识题库 综合法律知识考试题库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