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创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成果导向理念下新闻采写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23-11-05 09:45:16 来源:网友投稿

黄璀

[摘要]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文章从成果导向理念出发,结合新闻采写课程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和完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究新闻采写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新闻传播相关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果导向;
课程思政;
新闻采写课程;
教学策略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对如何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出“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2]。这为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提供了实践路径。

《新闻传播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为: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要求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突出成果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实践应用型课程,新闻采写课程的教学要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专业基础知识、党和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创新创业知识等为核心构建课程知识体系,以基本业务能力、跨媒介产品制作能力、新媒体运营与管理能力、社会调查与研究能力等为核心构建课程能力体系,以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素养等为核心构建课程价值体系。新闻采写课程应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融为一体,从而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如图1所示)。

一、成果导向理念的内涵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又称目标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由美国学者Spady于1981年提出,其主旨为课程教师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来设计课程体系,形成一定的教學模式,从而实现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强调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在成果导向教育中,课程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成果产出进行分析,反向设计学生的能力指标,强调以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通过课程教学希望学生获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按照学生实际情况重构教学内容?如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这些学习成果?对成果导向理念,课程教师主要在预期成果、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成果评估这四个方面加以应用。

成果导向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关注“教师教得怎么样”转变为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更加契合时代发展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新闻采写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新闻采写课程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生在掌握新闻采写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要进行大量的采写实践,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并能够针对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制作相对应的新闻产品,满足不同传播对象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新闻信息的上传下达、新闻舆论的广泛影响、新闻宣传的鼓动号召等都有赖于新闻传播的高效有序开展。这就要求新闻传播从业人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新闻传播基础知识、极强的实操能力和专业素质。因此,在新闻采写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师应围绕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培养具有新媒体传播知识、素养、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其中,价值塑造是核心,要求课程教师不断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课程教师以成果导向理念为指导,进行新闻采写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就是要客观预估课程思政的学习目标,明确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这些学习目标,并客观评价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塑造,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新闻采写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

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新闻采写课程思政,课程教师可以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做好教学设计,明确课程思政要达到的目标,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并不断完善成果评价体系,从而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具体来看,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新闻采写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四个环节。

(一)明确教学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课程教师应结合新闻采写课程的核心知识内容以及能力培养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设计“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素养”四个方面的课程思政目标,每个目标包括“家国情怀”“人文关怀”“讲好中国故事”“求真求实”等子目标(如图2所示),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综合素质、加强道德修养。

图2 新闻采写课程思政目标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师需要将价值塑造、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让课程思政目标的落实更具可行性。例如,在讲授“新闻写作规律:在真实性的前提下追求时效”知识点的过程中,课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追求新闻时效的前提是确保新闻真实,同时结合“媒体多次在网上报道‘金庸死亡的新闻后被证实为虚假报道”的相关案例进行课堂分析,强调在把握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才是新闻专业素养的体现,以引导学生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原则。同时,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专题讨论“如何把握真实性与时效性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通过后续课程中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价值塑造、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二)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发掘思政元素

高校专业课程要不断发掘思政元素,丰富课程内容,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在这方面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课程有着天然优势。新闻传播的内容本身就是鲜活生动的,反映时代的变化发展。同时,信息时代下媒体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鲜活的案例,可供学生学习参考,以拓展思维、开阔眼界。

在新闻采写课程思政过程中,课程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新鲜的、典型的新闻报道案例的思政元素。例如,课程教师可以结合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类一等奖的获奖作品《湖北新冠肺炎新增病例首次零报告》开展教学,让学生领悟标题中蕴含的深刻意蕴:让受众及时了解到抗疫取得的成就,传递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必胜信心。课程教师可以结合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类二等奖的获奖作品《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让学生了解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课程教师可以结合主流媒体对“佩洛西窜访台湾”的相关报道,强调在国际事件中抢占舆论制高点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投身于新媒体行业,为祖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添砖加瓦。课程教师在新闻报道案例中挖掘的思政元素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体现深刻性、灵活性、新鲜性的特点。

(三)优化教学方式:线上线下多维度延伸

成果导向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在新闻采写课程思政过程中,课程教师除了要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还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思政目标,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增长见闻。课程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进行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多维度延伸。

翻转课堂最主要的特点是对学习时间进行重新分配:学生在课前先通过观看课程视频、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自学,提升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课堂上,课程教师通过课前知识回顾、课堂小测等方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再通过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实践能力,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充分结合,引导学生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深度思考,巩固、延伸相关知识[5](如图3所示)。以“消息写作”教学为例,学生先通过线上教学视频自学课程内容,在课堂上向课程教师反馈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课程教师通过课堂模拟训练,让学生根据所给新闻线索或素材进行消息写作,并借助超星“一平三端”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收集作业,以此高效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另外,课上的学习还可以延伸到课下。笔者曾组织学生围绕“疫情”开展新闻采写训练,学生与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等深入交流,被这些抗疫英雄的故事打动,提升了对“伟大抗疫精神”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从课上延伸至课下,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从“认知”层面深入到“实践”层面。

(四)完善教学评价:多种形式、贯穿全程

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思政目标完成情况,课程教师可以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通过课前评估、课中评估、课后评估和期末评估,动态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前评估是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基本认知和学习预期。例如,笔者在课前围绕课程性质、写作体裁、授课形式、作业安排以及预期学习成果等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接受案例教学这一授课形式,希望能与教师多进行作品评价上的交流互动。课中评估是结合课堂内容开展的各种讨论、训练,如围绕新闻热点,学生分组对媒体报道进行分析,选择其中一篇新闻报道进行

课前分享,可以是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也可以是新媒体新闻报道,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新闻热点的敏锐性,另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课后评估是帮助学生拓展形式多样的课后学习内容,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围绕重点章节来安排。例如,在学习完绪论这一章节,学生对新闻报道形成基本认知后,笔者布置有关全国两会报道的作业,让学生分析和探讨全国两会报道的特点,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全国两会,及时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活学活用,加深对新闻报道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期末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考试、项目实操在内的评估考查,课程教师应将课程评价贯彻教学始终,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且考查的内容必须包含思政元素。课程教师可以在期末考试中围绕时政热点、人文话题等设计论述题,从而评估学生思政目标完成的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思政目标,持续丰富思政内容,逐步改进思政形式。

四、结语

以成果导向理念为指导,在新闻采写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师可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和完善教学评价等方式,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把价值塑造与知识学习、能力培育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职业道德素养,以获得良好的思政效果,不断推進新闻采写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每一门课程都应充分发掘思政元素,持续发挥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学习强国”学习平台.VW001.042 习近平论教育工作(2016年)[EB/OL].(2022-10-28)[2023-02-01].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5659661015298083380&;
item_id=15659661015298083380.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3-02-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刘娜.基于成果导向理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学理论,2019(06):152-154.

[4]刘锴,孙燕芳.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师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6):59-61.

[5]陈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实施策略的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7(04):123-127.

猜你喜欢成果导向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9期)2020-10-28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写话教学策略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28期)2017-11-15高校概率统计课程OBE教学方法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29期)2016-12-23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计算机教育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设计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10期)2016-11-18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推荐访问:采写 探析 导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