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创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08 08:20:11 来源:网友投稿

刘 婷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只有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大量培养,才能使社会活力得到激发,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以及国家实力的增强。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更好的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1]这是党在新时代提出的新的战略方针。红色基因传承的是我党优良光荣传统,蕴含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精神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2]。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中,值得思考。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现状

1.缺乏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在创新创业培育中不愿尝试

首先,创新创业对于当前在校大学生而言还较为陌生,还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对创新创业的认知仅限于课堂上的知识灌输,无法形成创新创业的理念、意识;
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形式过于单一,其中大部分借鉴前人的项目,被固定思维,同时其所涉及领域较为狭窄,缺乏创新;
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站位高度不够[3],其创新也缺乏错位,流于平庸[3]。这使得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缺乏探索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创业结果大打折扣,最后创业结果评估价值也不高。

2.缺乏积极进取的合作精神,在创新创业培育中不愿付出

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有的时候在团队中难以融入,他们无法正确处理自己与团队的关系,由于团队成员之间缺少合作,他们之间的默契程度也不高。在创业初期有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合伙创业,但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个性过于强,有时团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缺乏思想的碰撞,这便不利于团队之间合作。在团队合作的时候他们还容易产生利己心理,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而不注重团队,这样便不利于团队合作项目的有序开展。

3.缺乏坚忍不拔的敬业精神,在创新创业培育中不愿奋斗

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还要牺牲日常娱乐时间,用于创业项目的研发、修改等。他们大部分在创新创业中没有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在创业初期还是拥有满满的热情,但是在面对困难时他们大多数选择敷衍了事或者是直接放弃。这样不仅辜负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自己的付出,也浪费了学校为其提供的创业资源。

4.缺乏贴近实践的培育环境,在创新创业培育中不愿融入

培育环境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精神领域的培筑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缺乏创新创业氛围。即使某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竞赛设置了丰厚的奖励,用以鼓励部分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获得突破,但大部分学生对此缺乏激情,即使参与到创新创业竞赛也往往是走个过场,或者以此为跳板拿到保研加分等等,其结果与创新创业大赛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这种情况造成了目前创新创业方面的竞赛虽然场面宏大,但轰轰烈烈的竞赛对应的是毫无激情的参与者与看热闹的观众,竞赛结束之后没有人能够真正地接受到创新创业的教育,这种竞赛不过是流于形式而已。目前我国有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难度较大,虽然大学生自身创业的项目是既新颖又独特的,但是有的时候过于理想化不符合实际;
同时在高校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的教学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过多地教授理论知识。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是独立化的存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强,与学生的创业需求不匹配。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过于模板化,他们建立的项目大多千篇一律,无法体现个人创业特点与特色。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现状分析

1.享受安逸,不愿创新

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本源是由于我国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的缺乏,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从无到有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大量时间的。目前很多大学生处于安逸的生活中,他们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过于“佛系”,他们不愿走出舒适区去创新、去挑战。同时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的氛围不强,学校在课程体系教育及宣传上没有足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的热情不高。

2.偏重功利,不愿合作

如今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身份使他们会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拥有较强的个性,在很多时候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部分独生子女在性格上会具有独、懒、弱的特点,在社会上缺乏分享精神;
大部分父母会为了让他们能够专心学习而为其做好所有的配套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独生子女会失去主动进取的精神,表现在创新创业中就是缺乏敬业精神;
成长中父母所给予的过分关爱也会造成独生子女性格的懦弱,脆弱的心理经受不起挫折[4]。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擅长与他人交流,缺乏合作精神。在产生利己心理后,容易失去对其他成员的尊重,这样成员之间会产生矛盾,不利于团队合作。

3.心理薄弱,不愿挑战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一定盲目性。大学生群体是一群未完全步入社会的群体,其自身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抗压能力不强,在创新创业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在创业中会出现创业“精神”虚无的情况。大学生对创业失败需要承担的风险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正确看待创业失败,甚至可能因为创业失败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5]。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缺乏对其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优良价值观没有融入血液,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疏导。比如当参赛与学业压力同时存在时,他们更多会重视学业方面,进而放弃自身创业的项目。

4.强调理论,不愿实践

目前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对许多高校而言是个全新的命题,大部分开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相关课程的高校本身对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更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也很难将其落到实处。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普遍为理论知识的机械传授,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创新创业精神提及过少甚至从未提及。因此,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薄弱,创业行为难以为继,应该归咎于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不足[5]。同时我国大学生大部分并没有完全步入社会,对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及风险性了解不全面。对于项目的前期构想过于理想化,在后期实施阶段会遇到很多实际中无法实现的困难。

红色基因的融入可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突出思政教育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培育大学生的情操,锤炼大学生的品格。作为未来共产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当代在校大学生必须接受融入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在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中引入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将会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红色基因的立足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具备强烈的实践性。因此在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会自然而然地将教学逻辑、育人思维等理论与专业教学、创新实践等结合起来,从而避免过往教学上存在的重理论知识、轻操作实践,重客观知识、轻社会发展实际等积弊,将育人理念与教学方式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一)相似性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与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在的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比如在教育的方法、内容、对象以及目标上。

1.教育方法的相似性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是育人工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健全的人格,其方法以引导为主,讲授为辅;
而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就业观、价值观,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教育方法也是以引导为主,讲授为辅。

2.教育内容的相似性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与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建设者和捍卫者。因此,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与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在教育内容上存在相似性,都包含了红色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

3.教育对象的相似性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与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教育对象主体都是大学生,都强调系统地全过程育人。这个过程从入校新生时期就已经开始,直到毕业离校,整个大学阶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既有思政课程中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又在其他专业课程里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也涵盖了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从新生入校时期的入学教育,到职业生涯规划、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直到毕业时期的就业指导等等,也实现了大学全过程的全覆盖。

4.教育目标的相似性

7.2.4天牛①成虫多出现在6~7月,可随同其他田间作业经常检查,发现成虫及时捕杀。②发现幼虫驻干后,先清理虫道,然后塞进浸有敌敌畏的药棉,用铁丝送入虫道深处,然后用胶带或泥球封口。也可填入磷化铝药丸封口。一般都可杀死虫道内的幼虫。③用生石灰乳加入硫磺粉制成涂剂在成虫活动盛期涂干,阻碍成虫产卵或孵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的致信中强调:“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6]高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虽然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与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各自需要完成的任务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达成一致的目标:以育人效应为手段,是青年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增强综合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7]在这个巨变的时代大背景下,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之中,可以在另一个角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提供思想支撑,可以让当代大学生不仅在业务技能上有所斩获,同时也能在精神层面得到升华,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二)相融性

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共产主义事业建设者们的专业技能水平、思想政治水平,培筑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红色基因传承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之中,是培筑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水平、思想政治水平。

不同于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融入红色基因传承为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即在培育大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技能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其“三观”的构筑。上述两个过程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在时间上继起,在空间上并存。在大学建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树立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心,才能为大学生未来事业的成功夯实基础。拥有高尚情操、富有远大理想的大学生面对问题,会以自信、积极、健康、乐观的态度,主动且积极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划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大学生接受融入红色基因传承的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对于推动其人生理想的实现、人生职业规划目标的达成起着积极作用。随着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发展,高校需要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为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挖掘更切近本质的理论深度,在理论层面使得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处于较高的站位,从而能够从顶层设计开始渐次厘清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各个分支之间的轻重缓急。融入红色基因传承为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打造了主心骨,从而串联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随着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不断深入,红色基因将不断地夯实大学生们的理想信念,完成从一个学生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共产主义实践者的转变。

(一)以红色基因牵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

共产主义事业的本质与时俱进,创新创业的本质也在于创新,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红色基因具有优质性,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创业思路,使他们具有创新理念、创新理论等,进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

第一,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教育。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熏陶,更需要积极向上的精神引领。有了正确的发展意识,才能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发展[8]。为此,高校应该加强自身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自身师资力量。优秀的师资力量是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完善以创新创业课程为载体课程体系,优化理论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有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应创新授课形式,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多层次教学,不再只是进行机械的教学,增强授课的灵活性,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

第二,加强课程思政教育。高校教师应将以红色基因为载体的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课程思政并非单纯地增设学科教学,而是把思想政治教学渗透到整个课程体系之中,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努力培育出具有国家意志、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新型青年。高校教师在上课中利用课程思政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延伸可以给学生足够的启发,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新创业的无限可能。

第三,高校应多层次提升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深度。在当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设置枯燥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与弊端,应该充分发挥红色基因所承载中国革命精神的活力,体现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对于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深度的挖掘作用。充分展现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活力及其永葆青春的内核源泉,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树立榜样,解决创新创业中的矛盾性诉求。以人格素养教育拉动红色文化在创新创业意志品质教育课程中的影响力[9]。

(二)以红色基因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观

红色精神本身具有时代价值[10],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驱动引擎。如何引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价值观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而红色基因恰恰可以赋予主观的情感力量,当情感与理智相遇时,红色基因可以无死角地进攻。

搭建红色基因教育平台,厚植红色文化土壤。如今是网络时代,应有效利用新媒体如高校认证的微信公众号、高校认证的微博等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传播范围较广,受众面广,影响力大,还可以利用校园内广播、校园内文化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形式,在当代大学生周围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于润物细无声之中。

高校要注重将红色基因与教学地进行深度融合,不仅要注重教学层次的深度,还要注重教学层次的广度。在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当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始终把握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容易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并且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为其树立正确的社会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通过宣传加强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感,让我国大学生对红色基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促使他们自主学习红色基因中的精华,对创新创业有更多自己的理解,创造出符合自我期待、自我的定位的创业项目,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以红色基因渲染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

筚路蓝缕,砥砺前行,革命先辈所开创的事业无异于一个最好的创业榜样。因此,红色基因所携带的天然的开创精神将为当代大学生带来不曾有过的创业欲望。有了良性参加、良性竞争,这样有利于我国创新创业大环境的革新,大学生不仅增长自身技能,还为我国缓解就业岗位缺少的问题贡献力量。

红色基因进教材。将红色基因融入教材,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选取这些优秀红色基因中的代表模范,邀请相关专家、老师组成课题小组,进行研究编撰符合大学生的教材。

红色基因进课堂。高校开展系列宣传演讲,请老一辈革命家讲述其革命经历,通过对其经历的品读,让学生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开拓新中国的红色基因,应用于自己的创新创业之路。用红色基因为创新创业注入内涵,培育良好创新创业物质、精神文化。

高校应健全完善学校本校创新创业的机制,可以引入奖励机制、合作交流机制、模拟竞赛机制等。使得创新创业在校园内成为一种新的风尚,各个团队在竞争中交流,在交流中竞争,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获得进步。

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的熏陶,挖掘红色基因中的精华,完善校园内的红色文化设施以及红色人文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红色人格、红色意志等。

(四)以红色基因为创新创业注入实践的灵魂

实践是创新创业课的重要拓展,高校应增加开设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增强实践比重,为学生增加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同时用红色基因作为精神指南,用来指导学生的实践,规范他们的创新创业行为。

第一,高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社团、论坛、讨论会、分享会等,为学生提供空间,搭建创新创业思想碰撞之地,通过不同团队的相互交流、分享,汲取有益的信息,有利于团队项目更好地发展。

第二,开展创新创业比赛,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景,让他们不再仅是纸上谈兵,更多地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项目设计的不足之处,以便在前期进行项目调整,不影响后续的项目创作。同时在比赛中磨炼学生心理素质及创新创业意识。

第三,为学生开拓红创空间,为学生提供红色基因融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空间,在红创空间里锤炼、重塑红色基因,进行实际的感受,促进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顺利进行角色转换,不再只是简单地构想项目雏形,而是考虑更多的因素去完善创业项目。

第四,开展创新创业系列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消除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隔膜,积累创新创业的经验,加强相互的交流,使他们之间形成特有的默契,互相成为彼此的“后背”,在创新创业中相互激励,同时也可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与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具备天然的相似相融性,因此可以在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中融入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授创新创业技能、培育创新创业精神的过程中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创业精神培育红色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4期)2022-06-15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推荐访问:培育 基因 融入

相关文章:

Top